儿童肥胖症的症状特征有哪些?
随着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做父母的很是宠爱,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肥胖的症状。家长们看着孩子胖胖的觉得很健康,其实不然。过于肥胖的孩子,会带来很多疾病的发生。家长们要有警觉性,多了解关于小儿肥胖的知识,远离小儿肥胖。那么,儿童肥胖症的症状特征有哪些呢?
儿童肥胖症的症状特征有哪些
一、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单纯性肥胖者中有些有家庭发病倾向。
二、神经精神因素
已知人类与多种动物的下丘脑中存在着两对与摄食行为有关的神经核。一对为腹对侧核(VMH),又称饱中枢;另一对为腹外侧核(LHA),又称饥中枢。饱中枢兴奋时有饱感而拒食,破坏时则食欲大增;饥中枢兴奋时食欲旺盛,破坏时则厌食拒食。二者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在生理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食欲调节于正常范围而维持正常体重。
三、高胰岛素血症
近年来高胰岛素血症在肥胖发病中的作用引人注目。肥胖常与高胰岛素血症并存,但一般认为系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肥胖。高胰岛素血症性肥胖者的胰岛素释放量约为正常人的3倍。
四、褐色脂肪组织异常
褐色脂肪组织是近几年来才被发现的一种脂肪组织,与主要分布于皮下及内脏周围的白色脂肪组织相对应。褐色脂肪组织分布范围有限,仅分布于肩胛间、颈背部、腋窝部、纵隔及肾周围,其组织外观呈浅褐色,细胞体积变化相对较小。
预防措施:
1、避免过食。大部分儿童肥胖症是由喂养过度造成的,发生喂养过度原因常常是小儿啼哭,小儿啼哭并非都因饥饿引起,家长在小婴儿一哭时就喂给他吃会导致过食。喂养过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强迫给孩子多吃,在孩子吃饱后不想吃时,家长仍像填鸭式强迫孩子吃,这样就导致小儿胃容量增大,饮食量增加,营养过剩。
2、婴儿4个月前不加固体食物。建议4-6个月内小儿宜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小儿比人工喂养的小儿不易发生肥胖。研究表明,给4个月前婴儿加淀粉类固体食物会导致体内脂肪细胞增加,为今后的肥胖奠定了基础。
3、建立正常的饮食制度。按照小儿年龄的大小,合理安排一日的饮食,不要让孩子饥一顿、饱一顿,避免过于油腻、油炸食物及过多淀粉类食物。
温馨提示:通过上述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儿童肥胖症的症状特征知识,相信家长朋友们应该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孩子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表现,就要警惕孩子患有小儿肥胖症。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治疗的同时,生活中也要通过饮食和运动进行辅助治疗,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健康。